当前位置:首页 > 草根者生活>内容

异地搬迁安置的政策是什么

来源:知识号2023-09-23 16:15:37

异地搬迁安置的政策是什么

(一)易地扶贫搬迁。采取集中安置的**户补助标准以房屋实体形式享受**住房补助,原则上房屋建设、基础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等费用人均不超过6万元;采取分散安置的**户房屋建设原则上每人3万元。

对特困户,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按照有关**保障政策可依托敬老院进行安置,也可由**统筹统建实施“交钥匙”工程。

所有易地扶贫搬迁户原有住房及宅基地必须腾退复耕;易地扶贫搬迁**户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25_,同步搬迁集中安置人均住房面积原则上参照易地扶贫搬迁执行。全县“十三五”易地搬迁任务9277户33866人,其中2016年2306户9268人,2017年4423户16201人,2018年2548户8379人。全县所有搬迁安置点6月底全部主体建成,9月底全部搬迁入住。(二)同步搬迁。

同步搬迁对象的认定,以《卢氏县实施同步搬迁工作意见(试行)》制定之前的所在村户口簿登记人口为准。只要符合区域条件和个体条件、履行了识别程序、认定为同步搬迁户,均可享受每人2万元的同步搬迁补助政策。只要享受同步搬迁奖补政策的,原住房必须腾退并收缴宅基地证。

腾退旧宅是享受同步搬迁政策的必要条件。无宅基地户不能识别为同步搬迁对象。对有宅基地证但无房户,只要符合条件,可认定为同步搬迁对象。

采用货币化安置、集中建房安置两种安置方式。法律依据:《中华*****户口登记条例》 第十条_公民迁出本户口管辖区,由本人或者户主在迁出前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出登记,领取迁移证件,注销户口。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的证明,向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办理迁出手续。

公民迁往边防地区,必须经过常住地县、市、市辖区公安机关批准。

易地搬迁安置的政策是什么

法律分析:易地搬迁安置主要包括以下:(一)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二)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迁、临时安置的补偿;(三)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市、县级****应当制定补助和奖励办法,对被征收人给予补助和奖励。

安置方式,以就业和增收为核心,因地制宜采取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以集中安置为主,适度规模,实行“五靠近”(靠近中心村、靠近集镇、靠近生态旅游区、靠近产业园区、靠近城区),严禁原址重建、就地就近安置。

建房方式,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均实行“交钥匙工程”,由**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质量安全监督、统一分配。严禁农户自建和扩建。建房标准,建设保基本的脱贫安全保障房,住房设计、建设要经济、安全、实用,具备基本入住条件。不得随意提高建房标准。

法律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第十九条 对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不得低于房屋征收决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被征收房屋的价值,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按照房屋征收评估办法评估确定。
对评估确定的被征收房屋价值有异议的,可以向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申请复核评估。

对复核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房地产价格评估专家委员会申请鉴定。
房屋征收评估办法由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制定,制定过程中,应当向**公开征求意见。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

法律分析:易地扶贫搬迁是通过**政策扶持,把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群众搬迁到条件较好的地方居住,按规划、分年度、有**组织实施,实现迁入地在交通、医疗、文化教育等生产生活条件有明显改善,迁出区生态环境有效恢复,有利于**群众创业、就业,逐步提高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确保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分为建档立卡搬迁人口和同步搬迁人口两类。

建档立卡搬迁人口,指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农村**人口。

这些人口应满足以下条件:一是已按程序识别认定为建档立卡**人口。二是自愿提出搬迁申请并按程序审核确定。三是在**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已进行标注。这类搬迁对象的识别认定工作由各级扶贫部门负责。

同步搬迁人口,指与建档立卡搬迁人口生活在同一自然地理单元(或村庄)内需要实施搬迁的非建档立卡**人口。由于迁出区自然环境、生产条件和发展基础具有同质性,在尊重个人意愿基础上,允许非建档立卡**人口与**人口一同搬迁。这类搬迁对象的识别认定工作由地方**负责,无需**审核,不纳入**扶贫开发信息系统管理,也不纳入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考核范围。

法律依据:《中华*****民法典》 第二百四十三条 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组织、个人的房屋以及其他不动产。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依法及时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农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的补偿费用,并安排被征地农民的**保障费用,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征收组织、个人的房屋以及其他不动产,应当依法给予征收补偿,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征收个人住宅的,还应当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条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挪用、私分、截留、拖欠征收补偿费等费用。

一文了解:易地扶贫搬迁可享哪些税收优惠

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有关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享受主体】易地扶贫搬迁**人口【优惠内容】2025年12月31日前,对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按规定取得的住房建设补助资金、拆旧复垦奖励资金等与易地扶贫搬迁相关的货币化补偿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免征个人所得税。【享受条件】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易地扶贫搬迁**人口、相关安置住房等信息由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主管部门确定。

【政策依据】1.《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易地扶贫搬迁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135号)**条第(一)项2.《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延长部分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期限的公告》(2021年第6号)第三条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取得安置住房免征契税【享受主体】易地扶贫搬迁**人口【优惠内容】2018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对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按规定取得的安置住房,免征契税。

【享受条件】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易地扶贫搬迁**人口、相关安置住房等信息由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主管部门确定。【政策依据】1.《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易地扶贫搬迁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135号)**条第(二)项2.《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延长部分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期限的公告》(2021年第6号)第三条3.《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契税法实施后有关优惠政策衔接问题的公告》(2021年第29号)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主体取得建设土地免征契税、印花税【享受主体】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主体【优惠内容】2025年12月31日前,对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主体(以下简称项目实施主体)取得用于建设安置住房的土地,免征契税、印花税。【享受条件】1.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项目实施主体、易地扶贫搬迁**人口、相关安置住房等信息由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主管部门确定。2.在商品住房等开发项目中配套建设安置住房的,按安置住房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计算应予免征的安置住房用地相关的契税,以及项目实施主体相关的印花税。

【政策依据】1.《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易地扶贫搬迁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135号)第二条第(一)项2.《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延长部分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期限的公告》(2021年第6号)第三条3.《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契税法实施后有关优惠政策衔接问题的公告》(2021年第29号)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主体、项目单位免征印花税【享受主体】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主体(以下简称项目实施主体)、项目单位【优惠内容】2025年12月31日前,对安置住房建设和分配过程中应由项目实施主体、项目单位缴纳的印花税,予以免征。【享受条件】1.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项目实施主体、易地扶贫搬迁**人口、相关安置住房等信息由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主管部门确定。2.在商品住房等开发项目中配套建设安置住房的,按安置住房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计算应予免征的项目实施主体、项目单位相关的印花税。

【政策依据】1.《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易地扶贫搬迁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135号)第二条第(二)项2.《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延长部分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期限的公告》(2021年第6号)第三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用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享受主体】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主体(以下简称项目实施主体)、项目单位【优惠内容】2025年12月31日前,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用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享受条件】1.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项目实施主体、易地扶贫搬迁**人口、相关安置住房等信息由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主管部门确定。2.在商品住房等开发项目中配套建设安置住房的,按安置住房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计算应予免征的安置住房用地相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

【政策依据】1.《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易地扶贫搬迁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135号)第二条第(三)项2.《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延长部分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期限的公告》(2021年第6号)第三条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主体购置安置房源免征契税、印花税【享受主体】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主体(以下简称项目实施主体)【优惠内容】2025年12月31日前,对项目实施主体购买商品住房或者回购保障性住房作为安置住房房源的,免征契税、印花税。【享受条件】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项目实施主体、易地扶贫搬迁**人口、相关安置住房等信息由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主管部门确定。

异地搬迁扶贫政策

法律分析:易地扶贫搬迁对象主要是居住在深山、石山、高寒、荒漠化、地方病多发等生存环境差、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以及生态环境脆弱、限制或禁止开发地区的农村建档立卡**人口。在尊重农民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做到应搬尽搬。

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安置方式。

集中安置主要包括行政村内就近集中安置、建设**新村集中安置、依托小城镇或工业园区安置、依托乡村旅游区安置等。分散安置主要包括插花安置、投亲靠友等其他安置方式。我省根据实际情况,安置模式有统规统建、统规自建、分散自建和购房安置四种。扶贫异地搬迁的政策有哪些?易地扶贫针对生存环境差的农民,为他们提供统一的安置房,还会发放搬迁补助,一般被扶贫部门确定为搬迁对象的,签订三项协议后,在安置点入住。

法律依据:《**救助暂行办法》
第二条 **救助制度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与其他**保障制度相衔接,**救助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救助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的原则。
第三条 国务院民政部门统筹全国**救助体系建设。

国务院民政、应急管理、卫生健康、教育、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保障、医疗保障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相应的**救助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民政、应急管理、卫生健康、教育、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保障、医疗保障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相应的**救助管理工作。
前两款所列行政部门统称**救助管理部门。

第四条 乡镇****、街道办事处负责有关**救助的申请受理、调查审核,具体工作由**救助经办机构或者经办人员承担。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协助做好有关**救助工作。

易地搬迁补助标准

“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建设实行差别化补助和奖励政策:建档立卡**人口人均住房补助2万元,非**人口人均住房补助1.2万元,如签订了旧房拆除协议,并按规定时间进行拆除的,人均奖励1.5万元。 《土地管理法》第三条: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各级****应当采取措施,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


    标签: 百科

    自我提升  草根者生活  知识生活  我爱学习  深度学习  免费干货  经验生活  探索生活  综合动态  知识经验  科技生活 
    南明区珍贵网络科技工作室备案号:黔ICP备2022007695号-1 Copyright © 2018-2023  Powered By 铭德知识号-知识百科学识科普  
    声明:铭德知识号所有内容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网站地图